盲盒热何时才能消退?大学生宿舍拜孔孟二圣祈福开盲盒

2021-07-01 08:53:11

电影《阿甘正传》有一句经典台词: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会是什么味道。除了人生,盲盒也是这样。

近日,有大学生在宿舍拜孔孟二圣祈福开盲盒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微博甚至为此专门建立热搜“年轻人为开盲盒有多拼”。在年轻人中风靡的盲盒,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让人在买的时候停不下来,拆的时候一惊一乍?

【现象】年轻人开盲盒有多拼?

刚参加工作的95后女孩姜砚,是一个盲盒爱好者。工作之余,她经常在实体店或者网上购买一些玩偶盲盒。能拆出来一个新款的玩偶,是最让姜砚兴奋的事。然而,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经常拆盲盒,也总会撞同款。最不走运的一次,她连续拆出了三个一模一样的“杰尼龟”。“就很不开心吗,60元一个,浪费了120块钱,”姜砚有些无奈的表示:“不过愿赌服输,这恰恰也是盲盒的乐趣!”

正因为拆盲盒有“风险”,所以不少年轻人会在拆盲盒前,半开玩笑的来上一段“开箱仪式”。就比如热搜视频中的那位同学,为了拆出心心念念的三亚机票,竟然在宿舍挂上了孔孟二圣的画像,并摆上椰子来为自己“祈福”。出人意料的是,这个略显“无厘头”的举动,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他们调侃道:“这不是为难圣人吗?”

【科普】盲盒为何物竟教人一惊一乍?

盲盒不仅能拆手办,还能拆机票?盲盒究竟是什么?在某网站发起的问卷调查中,这个问题有至少四分之一的网友还没搞明白。

传统意义上的盲盒诞生于日本,就是在同样款式的盒子里,装着不同样式的搪胶玩偶。一个系列的盲盒有十几款不同的搪胶玩偶,抽着哪一款完全随机,运气好时会抽到市面上几乎见不到的隐藏款。

了解行情的万达广场相关负责人王先生表示,隐藏款是盲盒的标配,以市面上最火爆的盲盒玩偶 Molly 系列为例,每套系列会有 12 款造型,每一箱12套里面都会有一个隐藏款,也就是说抽中隐藏款的概率约为 1/144。

随着盲盒的火爆,盲盒这一概念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有玩具盲盒,日用品盲盒以及线上盲盒也应运而生。

某知名品牌运动鞋就将自己的鞋子做成盲盒,售价统一的同款鞋盒里面,随机装着价格从几百到数千元不等的鞋子。买到普通款还是爆款鞋,全看消费者的运气,一时间竟然趋之若鹜。

此外,线上也有机票盲盒,消费者不知道目的地是哪里、也不知道出发时间,完全随缘展开一场旅行。由于票价只有98元,外加“说走就走洒脱旅行”的概念,甚至引发了一场超千万人的抢购……

【探因】买盲盒为何容易停不下来?

近年来,玩具盲盒在天猫平台玩具类别中的表现可圈可点,根据数据显示,天猫去年一天卖出盲盒200万个。今年的盲盒的销售额更是在同比快速增长,5月份盲盒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了40.8%。而今年“618”活动期间的销售则更加火爆。盲盒消费缘何逐年走高?买盲盒为什么这么让人上瘾?对此,从事青少年情绪鼓励咨询的心理咨询师张都分析认为,激发收集癖和赌徒心理,是盲盒大行其道的两大利器。

首先,盲盒中的玩偶往往不会是我们常见的动漫人物,而是由设计师和艺术家设计的能被盲盒玩家认可的小众潮流玩具。这些潮流玩具跟普通玩具的区别,是其消费目的不是用来“玩”,而是用来收藏。因此,潮流玩偶与其说是玩具,不如说是低门槛的艺术产品。

因此,一些限量的隐藏款玩偶,涨价幅度远不止几倍。比如,一款名为“潘神”的隐藏款玩偶,在咸鱼上从59元被炒到1200元,涨了20倍。

如同“理财产品”一般的盲盒玩偶,更是激发了不少人不惜本钱。为了确保能得到隐藏款,一些玩家甚至会将整箱盲盒买回家,不过代价是一次要购买144个盲盒。

姜砚表示,盲盒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就在于拆开的那一刻,“惊喜失落就在一瞬间,有种等待彩票开奖的兴奋”。

从事青少年情绪鼓励咨询的心理咨询师张都认为,盲盒的不确定性,充分调动了购买者的“赌徒心理”。“人是被激素支配的高等动物,在紧张刺激且未知前景的场合,大脑会分泌出让人愉悦的激素多巴胺和内啡肽,这种感觉是很容易成瘾的。”张都分析说:“这大概也是一些人买了一次盲盒就停不下来的重要原因。”

【调查】 谁是盲盒热的幕后推手?

据国内最火的某盲盒销售商官方数据显示,其18到29岁的消费者占比58%,且四分之三的用户为女性。由此可见,盲盒几乎是瞄准年轻女性的靶向消费产品。谙熟营销之道的郑州多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晓冬表示,“年轻女性兼具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对有设计感的玩偶不是太有抵抗力。每个盲盒的售价在 39~69 元之间,虽然单价并不算高,但盲盒的魔力就在于会不停复购,消费总金额不知不觉中聚沙成塔。”

盲盒的定价真的合理吗?郭晓冬在网上扒出了部分盲盒代工厂的报价,批发单价普遍在7-15元之间,相比盲盒动辄39 到69元的零售价,利润率极高。

那么,消费者又是如何心甘情愿的接受了这种利润率极高,却又没有任何使用价值的商品了呢?郭晓冬用卖包子举了个形象的例子:“比如说,市场上包子都是两块钱一个,你家的包子也差不多,只不过素馅的1元一个,肉馅的3元一个。这时候你往一堆包子里加进一个定价20元的“隐藏款”——鲍鱼馅的包子,这个包子就形成了一个价格锚,把消费者胃口一下子吊起来了。然后你把所有的包子统一定价为三元钱一个。哪怕顾客花三块钱最终吃了一个素馅包子,他也只会哀叹自己这把运气不好,丝毫不去考虑价格上的问题。”

郭晓冬认为,线上盲盒也一样,“拿旅行盲盒为例,98元就能买到一张旅行目的地去程的机票,看似消费者赚到了,但返程的机票呢?旅行时的吃住行呢?为了占一个便宜,而搭上更多计划外的金钱时间成本,可谓得不偿失。”

“尤其是传统盲盒里的搪胶玩偶,工艺门槛过低,并没有什么价值。为了实现更好的商业表现,商家还附加进了一些‘泡沫’。”郭晓冬总结道:“盲盒的火爆,可以说是深谙消费者心理的商家,借助盲盒这个流行元素,又一波精准的营销。”

【后记】盲盒热何时才能消退?

所谓风水轮流转,现如今风靡于95后的盲盒,让笔者感觉似曾相识,并最终想起了属于80后的“盲盒”——小浣熊干脆面。

想当年,笔者为了收集干脆面内的水浒将人物卡,愣是坚持用零花钱一天买两包,因不舍的浪费粮食统统吃掉,导致在很短时间里身材迅速丰满。

后来的某一天,笔者震惊的发现,还未收集齐的水浒卡,竟然整套的出现在校门口小卖部,每套不多不少108张,定价也很合理,大概只有10包方便面钱。笔者含泪买下了整套水浒卡,并且从那时起,再没有吃过一包干脆面。

那么,年轻人们热衷的玩偶盲盒,究竟什么时候才不再风靡呢?也许,当更多的人想明白这些玩偶并没有什么价值(即便是收藏价值)的时候,就会自然消散。

关键词: 年轻人 开盲盒 大学生 孔孟二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