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疫情影响、人员紧缺、毒蜂蜇咬……都不能阻挡他们开钻的脚步——
大庆钻探苏丹项目6年后重启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2022年12月27日14时30分,随着DQ115钻井队平台经理张春喜的一声令下,他们承钻的Fahad W-01井正式开钻。这是大庆钻探钻井一公司苏丹项目DQ115队时隔6年后,再次鸣响开钻汽笛。
张春喜峰提起这次项目启动,激动的同时,更感慨其中的艰辛和不易:全队克服了疫情影响、人员紧缺、毒蜂蜇咬、设备老化等许多困难,成功按下了项目启动键,至今那些艰辛的日子历历在目……
“老伙计”
给了一场“大考”
“我们的‘老伙计’已经睡了6年整,再相见,有熟悉的身影,更多的是陌生。”张春喜口中的“老伙计”,是DQ115钻井队的设备。
6年前,因为苏丹局势影响,甲方终止了钻井合同,DQ115钻井队也因此等停,至今已2485天。当时,张春喜就是DQ115钻井队的平台经理,他带领队员们一起将设备拆解,运到了甲方基地。
一晃儿6年过去了,当他们在喀土穆的大庆苏丹项目部执行完隔离后,于9月1日到达设备存放基地,与“老伙计”再相见,才发现,曾经熟悉的设备已不再熟悉,甚至有些“惨不忍睹”。
由于设备露天停放6年,导致所有橡胶部件、蝶阀、橡胶软连接以及库房配件都无法继续使用,全部需要更换。震动筛完全烂掉,泥浆罐到处是漏点,配件丢的丢,坏的坏,且很多配件当地采购不到,各种“大考”扑面而来。
“安装、调试、拆甩、打包、搬家,安装、调试、整改、验收、开钻!”时隔6年,张春喜浑身是劲儿,准备带领队员们大干一场。
扫除
开工路上的“拦路虎”
伴随着各种“拦路虎”,DQ115队正式开干。
第一车货刚刚起运,就遭遇了当地居民堵路,要求井队给工作名额。每一车货都面临着同样的情况,队员们只能一边走,一边和当地人沟通,解决他们的基本诉求。200多公里的搬家距离,竟然“走”了接近一个月。
历时25天的搬家后,终于开始安装。整个安装过程,他们将大庆优良传统中的“缝补厂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差不多所有设备都修补一遍。
泥浆罐千疮百孔,员工们就把锈蚀点打磨掉,再切割合适的铁块,进行焊补,一个泥浆罐最多打了19块“补丁”。
封井器锈蚀严重,螺栓已经完全锈死,卸不下来,尝试用吊车吊着钻铤撞,也没能将螺栓卸下,最后,只能采用切割机切割,再抡大锤砸,砸掉一根螺栓最长用了一个小时。几十个螺栓,他们最后抡大锤抡得胳膊都抬不起来。
电控系统尤其特殊,采用的电控柜目前世界上只有两套,一套就是DQ115队在用。这套电控设备非常难操作,而且配件奇缺,即便是从国内能买到新配件,也无法写程序。最糟糕的是,由于年限久,厂家已不再提供服务。最后,张春喜多方联系,终于要来密码,由苏丹项目经理部的电控技术专家写好程序,电控柜才能正常启动,泥浆泵也能正常控制了。
就这样,缝缝补补,敲敲打打,熬了两个多月,整套设备顺利通过了第三方公司的检测以及甲方的开钻验收,迎来了开钻的日子。
纵然辛苦
无怨无悔
项目启动,人手不够,除了两名老雇员外,其余都是新雇员,没有工作经验,中方人员边干边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效。为了赶时间,他们就加班加点干,从早上6点到现场,一直干到晚上7点半以后,中午也不休息。
这还不算,毒蜂还时不时出来“作妖”。当地正是旱季转雨季,各种花开,毒蜂盛行,员工经常被毒蜂蜇咬,眼睛肿得“封喉”了,啥也看不见。他们就用白醋洗一洗,消肿杀毒,继续干活。
从人员进入项目开始,他们就一直处于高强度、高压力、高负荷状态下,再加上疫情和毒蜂的考验,着实让大家有些吃不消。
带班队长樊平在连续加班、毒蜂蜇咬发炎的情况下,依然爬上爬下砸销子,挂绳套,为安装抢时间。工程师张佳亮白天在现场查验井控设备,安装调试,晚上还要加班统计资料,常常加班到深夜。
尽管大家身心疲惫,但只要没趴窝,都会咬牙坚持,每天出现在井场上。他们说,再苦再累,一起为了大庆钻探海外事业的发展再添新彩,再立新功,就都是值得的。
文/刘娟 李丽华 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经宇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