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压岁钱不是越多越好,而在于赋予其重要意义,要让孩子懂得礼尚往来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他们的压岁钱是这样支配的
(相关资料图)
核心提示:春节对于孩子来说,除了穿新衣、放鞭炮、吃好吃的,还有一件最期待的事,那就是盼望收到压岁钱。
春节结束,孩子们如愿收到了压岁钱,那么,压岁钱该如何支配?
调查显示,多数孩子的压岁钱由家长代为保管,有的家长把压岁钱储存起来,当作孩子的成长基金;有的家长用压岁钱给孩子购买理财产品、保险;一部分家长,把压岁钱又送给了别的孩子;还有一部分家长和孩子商量压岁钱如何使用。
这些毕竟是家长的想法,那么,孩子们对压岁钱有哪些支配计划呢?
购买很多科普图书
1月29日,兰德学校的胡轩睿小朋友告诉记者,他用压岁钱中的“可自行支配部分”,购买了很多科普图书,准备在开学前再买两本,想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胡轩睿今年11岁,上小学五年级,在妈妈的熏陶下,他从小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尤其喜欢科教科研类书籍,理想是长大后当一名科学家,他平时还喜欢画画和手工制作。
他的妈妈徐女士介绍,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把压岁钱放到自己的储钱罐里,每年春节后她会给孩子一定额度的压岁钱,但是只限于购买书籍、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
徐女士认为,读书和运动对孩子成长最有益,所以支持孩子在这几方面支配压岁钱。
每年支配额度不超过500元,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年支配额度会有所递增,如果成绩好、有提升,还会额外奖励。
“孩子积攒的大部分压岁钱,都会用于孩子的学习成长基金,供孩子将来在学习和生活中使用。”徐女士表示。
想给妈妈买生日礼物
今年春节期间,大庆市幼教中心第十五幼儿园的徐歆然小朋友,收到了10多个红包。
1月27日晚,从奶奶家过完年回到家,徐歆然在妈妈的帮助下查点红包,这个春节,她共收到4500元的压岁钱。
之前,徐歆然的压岁钱都由妈妈代为保管,今年孩子有了自己的主意,决定不再“上交”,和妈妈商量,要把压岁钱放到自己的存钱罐里。
得到妈妈的应允后,徐歆然一本正经地说:“妈妈最疼我了,这回我有钱了,也会好好疼妈妈,妈妈过生日时,我要用压岁钱给妈妈买礼物。放心,我肯定不会乱花钱,每次花钱也会征得家长的同意。”
买玩具枪梦想当军人
“初五那天,我用压岁钱买了一把玩具冲锋枪,长大了我要像阅兵式上的大哥哥一样,当一名军人!”
家住格林小镇的王涵宇小朋友,就读于兰德学校五年级。
一直以来,他的压岁钱都由妈妈保管,妈妈曾经承诺:如果表现好,学习有进步,压岁钱便可自行保管,还可自选一件新年礼物。
王涵宇的妈妈戴女士告诉记者:“孩子长大了,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多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从小就爱看爱国抗战片,看完大阅兵后,就梦想着长大后成为一名军人。”
今年过年戴女士兑现了承诺,带着孩子去买玩具枪,孩子拿着新买的冲锋枪,开心极了。
把压岁钱花在正地方
压岁钱传递出的是亲长爱幼、团圆祝福的寓意,是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既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融洽了过年的氛围。
有种压岁钱叫爸妈替你保管,这既是网络流行的一种调侃,也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关于压岁钱,父母的真实想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想法是:孩子之所以得到压岁钱,是大人之间的人情往来,压岁钱理应归父母所有,由父母支配。
另一种想法是: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孩子的美好祝福,理应归孩子所有,只不过孩子太小,担心孩子乱花钱或者丢失,所以暂时由父母保管。
那么孩子的压岁钱,应该怎么使用更有意义?
很多家长表示,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正确花销。
比如用压岁钱购买学习用品、图书、培养兴趣爱好,给长辈或者朋友买小礼物;或者进行专项储蓄,比如为孩子设立学习基金、成长基金,供孩子长大后把钱用在正地方。
通过压岁钱科学合理的支配方式,能够培养孩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对孩子教育成长会有积极的帮助。
压岁钱是礼尚往来的一种表现形式
黑龙江司洋律师事务所白羽律师表示,压岁钱是亲戚朋友间礼尚往来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越多越好,重在赋予其重要意义,孩子收到压岁钱后,父母要给孩子讲它的意义所在,让孩子懂得其中的厚重情感。
压岁钱归属孩子还是家长,《民法典》中有关赠与的法律条文是这样规定的: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之后,赠与财产的所有权归受赠人所有。
基于此,接受压岁钱后就发生了所有权的转移,无论存于谁的名下,究其本质仍属于孩子受赠的财产,所有权归属孩子。
那么,未成年人可支配自己的压岁钱吗?能否随意消费或者支配?
《民法典》规定,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也就是说,如果是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由其父母代为支配;如果已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购买一些文具、玩具、食品等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如果购买大件用品或者大额游戏充值、打赏等行为,则需经过父母的同意或者追认。
文/摄 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胡立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