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原标题:寒战
“现在是1月23日凌晨1点10分,巡线发现徐603分支37号杆-46号杆9档导线断线,多数中相绝缘子因断线拉力过大断裂。”
1月22日,大年初一晚22时20分,徐一联变10千伏西北环线81413线路速断跳闸,试送成功后B相接地。接到抢修任务后,电力运维分公司电力运维八部线路二队副队长郭怀舟立即带领抢修人员吴志鑫、高永涛赶赴现场。经过1个多小时的巡查后,他们发现故障点并立即汇报,当值调度员掌握情况后随即汇报八部生产副主任马海龙。
“此次故障影响15口油井、3座气站和34口气井,而气井停运波及哈市部分居民用气。”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休假在家的马海龙立即驱车赶往单位,启动应急预案,进入升级管理模式,并结合实际制定现场照明、防滑、防寒措施,并连夜组成9人抢险队伍奔赴前线,展开紧急抢修。
凌晨旷野漆黑一片,手电光照明不足,马主任调来三台抢修车开启大灯,现场创造照明环境;电杆裹着层层薄霜,登杆一步一滑异常艰辛,郭队长组织人员将脚扣子弧形扣环全部缠绕铝绑线,一步一收,一步一固,终于克服重重困难登杆至顶。然而,更大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当时户外气温已达零下35℃,在没有遮蔽物的野外,身体紧贴在10多米高的冰冷电杆上,冰风刮脸、酷寒扎人,极限低温考验着八部人的极限耐力。为了避免冻伤手脚,马海龙安排杆上作业人员每隔5分钟活动一下手脚,摘下手套揉搓手脸,每20分钟轮换一批杆上作业人员,循环往复,抵御严寒,确保抢修进度。
老员工高永涛仗着自己技能高,硬是在杆上坚持了30分钟,下到杆底时,手脚不听使唤,直接跪到雪地里,最后被同事们搀扶到抢修车里,摘下手套后,手背通红手指僵硬。青工唐庆辉眼睫挂霜,遮挡视线,想用手指抹除,但冻僵的身体不听使唤,即使再简单的动作也无法做到。马海龙和郭怀舟反复讨论研究敲定“作战”措施,在“出口成霜”的寒夜,现场指挥6个多小时……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作业环境下,换瓶、检查导线、断股修复、放线、拽线、绑扎,八部“战士们”程序不乱、标准不变,咬牙坚持,直至最后一刻。1月23日早7点56分,天光大亮时,线路成功送电。
通讯员 马桂艳 任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