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国际技能大赛上击败群雄、拿到第一,难度可想而知。
可你知道吗?
咱们大庆,有四个人凭借过硬的技术、一路焊向世界,先后在国际焊接大赛上夺得了冠军,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际焊王”。
(资料图片)
怎么样?光“国际焊王”就有4个,你就说咱大庆“趁不趁”吧?!
那这4人都是谁?让我们一起来看!
王召军
说到焊王,就不得不提王召军。
他是大庆油田工程建设公司油田工程事业部第二工程部电焊工,也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电焊技能专家。
2011年9月,王召军在相当于“焊接世界杯”的“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上夺得单项第一名,成为第一个在国际焊接比赛上捧起金杯的中国人。
“焊道就是自己的签名。”这是王召军的座右铭。他焊接的每一个焊道宽窄差不超过0.1毫米,低于国家焊接标准规定的误差值20倍,就像银镯一样,堪称优美精良的工艺品。
在王召军的言传身教下,先后有60余人在国内国际焊接大赛上获奖。
侯立民
出生于1983年的侯立民,参加工作之初,摆在他面前的工作有管工、铆工、起重工等多个工种,但侯立民选择了焊工。
侯立民说,“我喜欢看焊花飞溅时的感觉。”
在3个月的入场培训期间,带领他进行实践的是大庆油田一位中石油级别技能专家司英建。
在师傅的精心教导下,再经过刻苦努力和后来生产一线打磨,侯立民在技术与心性上不断成熟起来。
2012年6月,经过层层选拔,侯立民代表国家站到了“嘉克杯”国际焊接技能大赛的赛场上。
在来自7个国家和11家中国中央企业集团的70名焊接高手中,侯立民脱颖而出,取得了手工焊项目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被国资委授予了“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王天明
王天明是王召军的徒弟,爷爷是老会战,父母都是油田职工。
2013年,他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遇到了师父王召军,自此迷上了焊接,就连吃饭时都拿筷子当焊枪比划一阵。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他很快脱颖而出,并作为重点培养学员之一备战国际青工“嘉克杯”比赛。
2013年9月19日,王天明来到了德国参加国际青工“嘉克杯”比赛。
这里云集了来自20多个国家,近百名顶尖焊工,而且首次启动全开放式赛场,现场允许所有人近距离参观拍摄,对选手心理素质要求极高。最终,公布比赛成绩时,当听到钨极氩弧焊第一名得主是“TianMing-Wang”时,王天明激动得眼泪夺眶而出。他说:“当我走上领奖台接过奖状,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感到无比骄傲自豪。”
王言旭
王言旭今年24岁,是工程建设公司国内工程事业部西南分公司电焊工。
2018年,王言旭代表中国石油参加第二届金砖国家未来技能挑战赛。
在比赛中,他积极备赛、沉稳应赛,以高超的技艺完成了应用焊条电弧焊、氩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药芯焊丝气体保护焊四种焊接方法的碳钢结构件、不锈钢结构件和铝合金结构件的全能焊接比拼。
最终,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焊接技艺,王言旭从5个国家的28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荣获全能焊接比赛总分第一,比赛试件还在闭幕式时展出,供各国参赛选手交流学习。
在去年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后,这两天,“90后”的王言旭又以本届最年轻的员工身份荣获了第三届“油田工匠”称号。
怎么样,这四位“国际焊王”厉害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为“国际焊王”,但他们一直告诉自已就是一名电焊工,回到生产一线后,专注攻克急难险重的施工任务。
通过采访,记者深深感受到,他们都有两把枪:
一把是无形的枪,一代代大庆油田人传下来的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代表的精神之枪;
一把是有形的枪,是他们手中的焊枪。
精神之枪为他们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传承着老一辈人的优良品质;手中的焊枪让他们勤学苦练、在生产中不断打磨,一路焊向世界,并最终成为了“国际焊王”,让大庆扬名世界。
大庆日报记者 张幸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