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科普|国宝繁衍力差?事实恰恰相反 当前资讯

2025-11-06 19:33:17

11月4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和都江堰基地的13只大熊猫搬入新启用的绵阳基地新“家”。这标志着历经3年建成的熊猫中心绵阳基地投入试运行。

据了解,熊猫中心主要承担大熊猫野外生态研究、人工繁育等工作。

而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大熊猫繁殖能力弱,其生存能力也经常遭到质疑。


【资料图】

可你知道吗?事实恰恰相反。

今日科普,为你解答。

文字/视频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铭俊

【知识多一点】

11月4日,历经3年建成的熊猫中心绵阳基地投入试运行,将拓展大熊猫保护的空间,也让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向这一珍稀物种的生存与繁殖之谜。

大熊猫的生存能力常遭质疑——不少人认为大熊猫繁殖能力弱,难以适应环境变化。但事实恰恰相反。  大熊猫和熊科其他“兄弟”一样,环境适应力出色。在人工饲养环境中,雌性大熊猫的“生育黄金期”是5-20岁,一生约能繁育10胎,大家庭里“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的景象很常见。野生环境下,雌性大熊猫每隔1-2年产一胎,若当年繁殖未成功,次年会继续尝试。而且成年野生大熊猫几乎没有天敌,母性极强,幼崽顺利成长到独立生活的概率达70%-90%,这一数据与其他熊科动物相比毫不逊色。

大熊猫能有如此出色的繁殖成果,得益于它们“优生优育”的本能。一是优先传递强壮基因。每年春天,雄性大熊猫会聚成“求婚团”展开“比武招亲”,雌性大熊猫则趴在树上,居高临下挑选“擂主”,还会接纳其他年轻体健的雄性熊猫,采用多配制,确保强壮基因优先传递。二是主动避免近亲繁殖。幼崽长到1.5岁后,母熊猫对“儿子”和“女儿”区别对待,仅允许“儿子”在周边安家,“女儿”则会被驱赶,让它们远走他乡建立家园,从地理上隔绝近亲繁殖的可能。

由此可见,大熊猫并非生存能力弱,而是有着独特的生存智慧和繁殖策略。它们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是当之无愧的生存强者。

参考资料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王铭俊

责编:李传新

一审:王铭俊

二审:杨丹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

关键词: 快讯